白羽鸡种蛋孵化问题分析
一、照蛋透亮(白蛋),打蛋呈现白色点状胚盘,无血液,无精蛋。
1、未性成熟的公鸡。公鸡可能需要比母鸡早两周光刺激。
2、产异常精子的公鸡。
3、公鸡数量太少,造成低频率交配;公鸡数量太多,造成争斗或相互干扰。轻型种鸡公母比率1:9--1:10,重型种鸡公母比率1:8--1:8.5。
4、异常天气条件。
5、老龄种鸡。如果此问题与公鸡有关,替换年轻公鸡可能有帮助。
6、种鸡群疾病。皱壳、畸形或薄壳蛋常常表明鸡群疾病。
7、超重,尤其在肉用种公鸡。
8、营养缺乏或过剩,严格限饲。
9、腿脚问题,尤其在重型公鸡。
10、某种药物,杀虫剂,化学物,毒素和霉菌毒素。
11、寄生虫,如螨。
12、地面空间不够。
13、光照不够(强度和长度)。
14、不恰当的人工授精程序(如果采用人工授精)。
在上述许多情形中,常常看到交配频率较少,或不交配,它们常是无精蛋的直接原因。
二、照蛋透亮(白蛋),打蛋呈现变大的胚盘,无血液,受精蛋,被叫做“无胚胎的囊胚”。
1、储蛋时间长。储蛋时间不能超过七天。
2、储蛋条件差,温度太高或太低。温度波动。温度应在15.6--18.3C范围内。
3、熏蒸不恰当--太剧烈,或在孵化12--96小时内实施。用消毒剂实施不正确的喷雾或泡沫消毒。
4、在种蛋管理和运输过程中,由于震动、温度突变(温度上升或下降太快),种蛋受损。
5、蛋壳封闭--抑制呼吸。
6、孵化前期温度高。
7、种鸡周龄太小或太大。
8、遗传异常或疾病。
9、种鸡群疾病。
10、基础器官系统不能正常发育。
11、洗蛋温度太高。
12、蛋传感染(如沙门氏菌)。
13、药物、毒素、杀虫剂等。
14、捡蛋不完全或次数少。
三、照蛋透亮(白蛋),打蛋呈现血环或孵化前三天死亡的小胚胎,看不到黑眼睛。
1、储蛋时间太长,或温度不恰当。
2、熏蒸不恰当--太剧烈,或在孵化24-96小时内实施。
3、孵化早期温度过高或过低。
4、在运输途中由于震动种蛋受损。
5、种鸡群疾病。
6、老龄种鸡。
7、胚胎发育事故。
8、遗传异常。
9、严重的营养缺乏,如生物素,维生素A,铜,维生素E,硼,或泛酸。
10、经常与低受精率有关。
11、药物、毒素或杀虫剂。
四、孵化3-6天的死胚,可见卵黄囊循环系统,胚胎位于左侧,无蛋齿。
1、通风不足,蛋壳封闭,或二氧化碳>1%。
2、翻蛋不恰当---<1次/小时,或6次/小时;翻蛋角度不恰当。
3、维生素缺乏---维生素E,核黄素(B2),生物素,泛酸,或亚油酸。
五、孵化7-17天的死胚,每个胚胎拥有蛋齿、脚趾、羽毛囊(8天),羽毛(17天)。
1、孵化温度、湿度、翻蛋、通风不恰当。低湿度增加主动脉弓的异常(13天)。
污染。
2、营养缺乏---核黄素(B2)、生物素、烟碱、吡哆醇(B6)、泛酸、磷、硼、亚油酸。
六、孵化18天后的死胚。
1、孵化温度、湿度、翻蛋和通风不恰当。
2、出雏温度、湿度和通风不恰当。
3、污染,尤其是霉菌(黄曲霉菌等)。
4、熏蒸太剧烈或时间过长。
5、落盘时蛋受凉,或落盘太晚。
6、蛋壳破损---入孵前、孵化过程中、或落盘时。
7、营养缺乏---维生素D、维生素A、叶酸、泛酸、核黄素(B2)、维生素E、硒、维生素K、生物素、硫胺素(B1)、、钙、磷、锰、亚油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