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油鸡,又名“中华宫廷黄鸡”,以其外貌特别、肉味鲜美、蛋质佳良而著称,是一个原产于北京市郊的优良地方品种,在清朝时期曾为宫廷御膳用鸡。
北京油鸡2001年被农业部列为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品种;
2002年被北京市特需农产品委员会列入的产品;
2005年被北京市政府列为下一步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的重要。
北京油鸡原产地在北京城北侧安定门和德胜门外的近郊一带,以朝阳区所属的大屯和洼里两个乡为集中,其邻近地区,如海淀、清河等也有数量的分布。据民间相沿传说,北京油鸡这一品种在清朝中期即已出现,距今已有近300余年的历史。北京是元、明、清等王朝的都城,特别是明、清两代的王公,对于品质特优的禽产品的需求,是促使北京家禽良种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北京油鸡曾作为宫廷御膳用鸡,史料中有“太后非油鸡不食”的记载,并在当时德国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。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,北京油鸡曾被列入“开国宴会”。1988年,末代皇帝之弟爱新觉罗·溥杰先生亲鉴该鸡后题词“中华宫廷黄鸡”。中华宫廷黄鸡由此盛名,其影响一度超过北京油鸡。